張力越大,越是緊繃。但是也不是張力越大就是約好,具體參照以下內容,抱歉不能提供具體表格:如果說網版是絲印“標準模版”的話,絲網就是這個標準模版的骨架。絲網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絲印效果好壞。作為絲印工作者,了解絲網的技術參數以及它們對應用性能的影響,對選擇合理的絲網,確保印制高品質的產品和控制成本,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一、絲網技術參數分類 絲網的技術參數按性能特征分,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規(guī)格指標參數,如目數、開孔率等,是顯性技術參數;第二類是物理性能參數,如最大張力等,需要通過繃網或使用過程反映出來;第三類是使用性能參數,如透墨性,必須通過實際印刷才能反映出來,是隱性技術參數。
按相關性分類,絲網技術參數又可分為基本技術參數和關聯技術參數兩大類;炯夹g參數是決定絲網性能的參數,而關聯技術參數是隨基本技術參數變化的。
規(guī)格指標參數絲印工作者選擇絲網是首先關心的問題,決定了絲*性;物理性能參數是制版工作者最關注的指標;使用性能參數是大家較少關注的。三類技術參數互相之間有緊密地聯系。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在關注絲網技術指標是,不能只關心“是多少”,更應該關心指標的“公差”,這個“公差”恰恰是絲網質量影響印刷質量的關鍵。
二、絲網的兩大規(guī)格指標參數——目數和絲徑 1、目數和絲徑:目數和絲徑是絲網最主要的兩大規(guī)格指標基本參數。
所謂目數,是指一定尺寸內網孔的個數,一般以1cm或1in為單位計算。如300目就是指1英寸內300個網孔,我國國家標準表示方法DPPl00,就是指1厘米內100個網孔。
絲徑是指原料絲的直徑,以微米(μm)為單位。如300/120一34,就是指每英寸300目(每厘米120目)的絲網,絲徑為34微米。需要指出的是,34微米是原料絲的直徑,經過織造、后處理等加工工序后,絲的直徑會發(fā)生變化。
目數和絲徑共同決定網孔大小(孔徑)、開孔率。
公式一:10000/Me=D+M
Me——每厘米目數
D——絲徑,單位μm
M——孔徑,單位μm
如:100目/cm、絲徑34μm的平織絲網,孔徑為66μm;100目/cm、39μm的平織絲網,孔徑為61μm。
2、絲徑、孔徑與絲網最小可表現網點:絲網印刷經常采用網點印刷,絲網能表現的最小網點由絲徑和孔徑決定,以下是總結的經驗公式。
公式二:d=√2(2D+M)
d——最小網點直徑,單位μm
M——孔徑,單位μm
D——絲徑,單位μm
計算舉例:100目/cm、線徑34μm的平織絲網,可表現的最小網點為189μm;100目/cm、39μm平織絲網,可表現的最小網點為197μm。
3、網孔孔徑不勻性:公式一計算的是絲網孔徑的理論值,但絲網是紡織產品,受加工技術的影響,絲網的孔徑并不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存在指標偏差,這些偏差給應用者的使用、尤其是網點印刷時帶來很大的麻煩。我們可以用公式二計算,100目/cm、絲徑34μm絲網孔徑偏差25%時的最小網點直徑從189μm增加到213μm,大約相當于90目/cm、39μm絲網的表現力。
網孔孔徑的不勻有多種,一種是橫向呈帶狀無規(guī)律不勻;一種是線狀有規(guī)律不勻,可能是經向也可能是緯向;還有一種是經向漸變性的不勻。對使用者影響最大的是橫向呈帶狀無規(guī)律不勻,也是國內低價位絲網產品最普遍存在的孔徑不勻。我們曾對市場上絲網產品進行檢測,發(fā)現有些絲網網孔孔徑偏差超過50%,這樣的絲網在色塊印刷時影響也已經有明顯影響,網點印刷完全不能使用! 順便提一下,由于纖維原料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變形,絲網網孔并不是標準正方形,網孔的四個邊不是直線而是弧線;網孔的實際孔徑、開孔面積比理論值要小。質量越差的絲網,網孔四邊弧線越明顯,孔徑、開孔而積實際值與理論值的差異越大。
三、絲網的SS曲線——反映絲網物理性能的主要指標
所謂Ss曲線就是絲網的應力一應變曲線,是將剪裁成5*20cm絲網,用萬能強力機進行拉伸試驗時測得的拉伸強力和拉伸伸長率之間的關系曲線。
曲線上部終端是絲網拉伸斷裂時的絲網伸長率和強力,稱為絲網的斷裂伸長率和斷裂強度。
絲網的斷裂強度影響(或者說決定)絲網繃網的最大張力,斷裂強度越高最大張力越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斷裂強度僅僅影響最大張力,最大張力大并不意味著張力穩(wěn)定性高。
原料性能、織造技術和后整理技術是決定絲網斷裂強度的三大因素。為確保絲網高斷裂強度,需要采用高強度的原料,強度達到6g/dtex以上;良好的織造技術能使絲網每根絲均勻受力,提高斷裂強度;后整理通過對絲網高溫處理,使纖維大分子取向度提高,從而提高絲網的斷裂強度。
斷裂伸長率影響繃網是能夠容易的達到需要的張力。斷裂伸長率越低越容易達到需要的張力,斷裂伸長率越高越不容易達到需要的張力。通常絲網的斷裂伸長率為20—30%,過低絲網彈性不好,使用時容易破損;過高則絲網不易達到繃網張力,甚至根本達不到,即時達到繃網張力,也會使網孔孔徑變大過多。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由于絲網織造時經絲和緯絲受力不一致,絲網的經緯向SS一曲線是不重合的,通常經向斷裂強力低而斷裂伸長率大,緯向斷裂強力高而斷裂伸長率低。這種經緯雙向ss一曲線不一致性,只要制版時采用同一方向絲網繃網,對一般的絲網印刷影響不是特別大,但對高精度的絲網印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高品質的絲網需要通過特殊處理改變其經緯向性能,使雙向SS一曲線趨于重合。
四、絲網的張力穩(wěn)定性
這里講的絲網的張力穩(wěn)定性,是指繃網結束放置72小時以后的網版張力衰減量。以機械繃網為例,網版張力的下降可以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網版與繃網機分離時,這一階段網版張力下厙王耍翮框蔓割絲網的拉力產生變形造成的,網版張力下降最大(通常達到3N/cm左右,質量差的網框或者大網框可能達到10N/cm以上);第二階段是分離后1小時,這一階段主要是絲網本身張力衰減造成網版張力下降,網框的變形成為次要因素,網版張力下降仍較明顯(2N/cm左右);第三階段是1~24小時,這一階段網框變形基本完成,主要是絲網張力繼續(xù)衰減造成網版張力下降,但網版張力已經較少(1N/cm左右);第四階段是2小時以后,這一階段高質量絲網制作的網版張力下降已經很少(0.5N/cm以內),但低水平的絲網其物理性能不穩(wěn)定,仍會有1N/cm以上的張力下降。 圖3網版張力衰減曲線
注:網框大小90cm×90cm,張力計為瑞士TETN0
不同的絲網采用同樣條件繃網,穩(wěn)定張力相差非常大。決定絲網張力穩(wěn)定性的關鍵是原料性能和絲網后整理技術,牽涉到各公司的技術訣竅,這里不再展開討論。
五、絲網的彈性回復性
絲網的彈性回復性是指絲網被反復進行拉伸一一釋放試驗后,絲網尺寸的變化量,轉化為絲網印刷,就是網版經過多次使用后張力下降情況。因此,絲網彈性回復性影響網版的使用壽命。
要獲得良好的彈性回復性的網版,首先要控制繃網張力。絲網受拉伸發(fā)生的形變可分為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見圖4。在彈性形變區(qū),外力釋放后絲網能基本回復原先狀態(tài),而在塑性形變區(qū),外力釋放后絲網會發(fā)生不可逆轉的變形,不能完全回復到原先狀態(tài)。因此,絲網供應商往往會提供給客戶三個張力指標,一個是標準張力,標準張力狀態(tài)下絲網的形變基本是彈性形變,網版長期使用張力下降較小;一個是較高張力,此時網版的張力已經達到絲網最大彈性形變,網版使用過程張力下降加快;一個是超高張力,此時網版張力已超過絲網的彈性形變,網版使用過程張力會明顯下降。
好的絲網不僅需要有較高的斷裂強度,還需要有較大的彈性形變,從而使絲網具有良好的彈性回復性,延長網版的使用壽命! ×、絲網的透墨性能
每一個絲網供應商都會提供絲網的理論透墨量,理論透墨量是將網孔視作一個標準正方形,理論透墨量=網孔面積*絲網厚度! 嶋H印刷過程影響透墨量的因素非常復雜,刮刀形狀、刮印壓力、感光膠厚度等都會對透墨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從絲網的角度講,影響透墨性的主要因素有兩點,一是絲網的光潔度,非常容易理解,絲網光潔度越高,越容易透墨。另一個因素纖維表面張力。這里我們重點解釋一下表面張力的概念。
表面張力也就是表面能,以達因/厘米為單位,表面張力越大,液體越容易在其表面鋪展,如:一般棉纖維的表面張力大于72達因/厘米,聚酯纖維的表面張力約43達因/厘米,所以,棉纖維比聚酯纖維容易潤濕。絲網表面張力越大,越容易被油墨潤濕,油墨也越不容易與纖維表面分離,透墨性就越差;絲網表面張力越小,越不容易被油墨潤濕,油墨就越容易與纖維分離,透墨性就越好。為提高絲網的透墨性,需要絲網有較小的表面張力。
但是,絲網表面張力也不是越小越好,過于小的表面張力會降低絲網與感光膠的結合力。
優(yōu)質絲網往往采用特殊的原料絲,纖維表面張力較小,并且比較軟性,可以減少刮印過程絲網起毛,從而達到提高透墨性的效果。 高品質絲網是追求各種關鍵技術參數相對平衡的產品,不同品牌的絲網,強調的技術參數也不相同。使用者必須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絲網產品,獲得滿意的印制效果。